[今日焦点]文章ID:864  分类查看经销商
会员登录 | 经销商申请 | 审核状态查询 | 渠道商情 | 渠道乱炖 |首页
IT渠道网
  大类 小类  
当前:全部   [更改地区]
首页 >>渠道乱炖 >>今日焦点        阿里巴巴推SOHO办公体验日 近千员工在家办公       富士康数千亿投资计划底气何来:借到钱很容易

汕头一"地沟油"窝点月产数十吨 数年查不倒

2010-04-08 09:36:01  发布:SALY  来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昨天下午,汕头市打假办牵头组织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及汕头龙湖区组成联合行动组,对本报记者连日进行暗访的“地沟油”黑窝点进行了查处。据了解,这个“地沟油”黑窝点在2008年时被有关部门取缔过。

汕头惊现“地沟油”窝点,且产量巨大,已存在数年之久!

昨天下午,汕头市打假办牵头组织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及汕头龙湖区组成联合行动组,对本报记者连日进行暗访的“地沟油”黑窝点 进行了查处。据了解,这个“地沟油”黑窝点在2008年时被有关部门取缔过。记者发现,对“地沟油”的打击行动,暴露了政府有关部门执法的尴尬境地以及相 关法律的空白。

暗访:支起油桶当广告

近日本报接到线报称,汕头市区有个“地沟油”窝点,且产量巨大,存在数年之久。线人告诉记者,行内人都不叫“地沟油”而是用“黄油”统称,如果不熟悉“行话”,那么会很容易暴露。

4月5日,本报记者在线人的指引下,以收购“黄油”为名对这个“地沟油”黑窝点进行了暗访。

从汕头泰山路旁的一条小路拐入,穿过铁路涵洞不到100米即到了这个“地沟油”的黑窝点。黑窝点就在马路边,一人多高的围墙和紧闭的铁门割裂了厂内外的联系。

这个没有厂名和招牌的“地沟油”黑窝点的老板显然深谙广告之道:在工厂的大门处,用木杆高高支起一个油桶。用线人的说法,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招牌,只要是行内人,都明白里面的含义:一则是可以收购潲水,一则是表示有“黄油”出售。

记者推开铁门进了工厂,一阵恶臭迎面扑来。整个黑窝点有数百平方米,入门左侧堆放了数十个油桶,其中有30多个已经装满“黄油”。大门右边建着8个大的水池,其中4个池内还有大量发着恶臭的东西。

靠里面,是一架带有发动机的简陋榨油机,机器轰鸣声中,不断有深黄色的油液被挤出,滴到榨油机下方的一个槽里;旁边还有几个貌似用作炼油的圆筒装置,周围尽是油污满地。记者现场看到,场内没有一间固定建筑,全是用木头、镁瓦搭建起来的粗陋临时棚寮。

生产:20多天可产100桶

黑窝点中只有一名40多岁的女工,她说,她来自江西。“我原来到这里是给(工人)做饭,本来我不做这个(炼油)的,太脏了!不过一年前因为工厂需要工人,我就转做工人了。”

不过她的言语之间依然可以听得出厌恶:“池里的东西都像垃圾一样!整天在这里做,身上很臭……”吸引她的是工资,她说是每个月1500元。线人告诉记者,1500元的工资对于来汕头的打工者来说已经算是中上了。

女工告诉记者,池里盛满的这些看了让人作呕的东西大都是从地沟里面挖出来的。线人告诉记者,地沟挖出来是其中的一个来源,还有一个来源是一些猪 场收购的潲水。记者探访过一些酒楼,据介绍,一般酒楼的潲水都被人预订收购了,大约是每个月十数元到数十元不等。有些酒楼因为懒得对潲水进行处理,干脆就 赠送。

听记者说是来购油的,她说老板不在。记者从线人那儿了解到,行内人买“黄油”不以公斤也不以吨计,而是按桶计。一般情况下,装“黄油”的油桶是 160公斤装。女工也说,工厂内油桶一般都是装150多公斤的油。当记者问她“一天能产多少油?”她称一般“一个人三天榨一桶油”。

据线人透露,这家炼油窝点平日一般有六至八个工人守着炼油,以此估算,该窝点平均一个工人每天大约能生产50公斤“地沟油”。一个月提炼的“地 沟油”产量可达二三十吨。女工也告诉记者,“工厂”的油桶一般是装满100桶才起运出售,一般情况,工厂工人20多天就可以弄出100桶“黄油”。这也就 意味着,就这样一个地沟油黑窝点,每个月至少可以提炼二三十吨的“黄油”。

流向

没流入化工厂的油去了哪儿?

昨天上午,本报记者向有关部门举报了汕头市区藏身“地沟油”黑窝点的情况。下午,联合行动组对该窝点进行了查处。执法人员检查后,认为这里的“黄油”只是一种沉淀过滤后提纯出的油和水的混合,还不能算做“生产”油。严格来说,这个窝点只能算是一个地沟油的收集集散地。

那么,这家窝点提炼出“地沟油”后,都流向何处呢?线人称,近至澄海、潮安等周边地区,远至福建、浙江均有人前来收购,多数是福建籍的收购商。在现场的江西女工也证实,他们那里的“地沟油”大都销往福建。

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个窝点曾在2008年被查过,当时了解的结果是福建一家叫兴重皮革厂的企业接收了“黄油”,用于生产香皂。而线人也曾表示,该窝点的黄油确有部分是流向化工企业,但还有部分被人二次加工、流向食肆。

执法的有关部门联系了兴重皮革厂,对方称,他们工厂每月约接收该窝点20多桶“黄油”,那也就意味着,每次出产的“黄油”还有70多桶流往了别的渠道。“是不是二次加工后流向食肆等地,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追踪,”汕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说。

质疑

是法律空白还是执法漏洞?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个“地沟油”的黑窝点无牌无照,存在已有数年之久,即使经过了2008年的查处,但之后又死灰复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出现呢?

据介绍,这个“地沟油”黑窝点位于龙湖区的城乡结合部,所在地是下属几个村的交界处,属于插花地。在昨天查处时就曾经闹过一个笑话,当地街道指派一个村干部来到现场后,发现不是他们村所管。当街道干部来到现场之后,也弄不清属于哪个村的辖地。

此外,部分干部做事“随意”,才让这个无牌无证的“地沟油”黑窝点长期存在。现场执法的几个部门中,有多名人员曾经参与2008年那次查处。奇 怪的是,这个“三无窝点”的老板拿出“黄油”销往化工企业的证照后,执法人员甚至没对其生产产量和销往企业接收的产量进行比对就轻易放手。很快,这个窝点 死灰复燃,线人甚至介绍说该窝点利用打击周边其他加工窝点在最近两年“越做越大”。

更为让人奇怪的是,当时汕头市的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联合行动组在现场呆了3个多小时,这个工厂的老板却怎么也找不到,当然也没有出现,连简单的问询笔录都无法做到。

记者调查中,前往执法的汕头工商局的执法人员称,对于这种黑窝点,他们能做的往往也是发一个询问函,如果工厂老板不理,他们也没有办法。当记者问及,这种收集地沟油和潲水的工厂是否需要具备一定资质?汕头市究竟有没有类似企业?我们得到的是沉默。

汕头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执法人员称,他们是对生产环节进行打击,而这种地沟油的黑窝点,它的性质属于沉淀过滤后产品,如果无法确认这些黄油流向饮 食行业,他们也无法进行打击。此外,他们还强调,对于这种收集地沟油进行沉淀过滤的情况,在法律上并没有相关处罚的依据,属于法律上的空白,他们对此也不 知怎么进行处理。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更直接说,那不属于他们管辖范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