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张文义当选董事长及代理CEO,中芯国际(00981.HK)股票恢复交易。在过去半月内甚嚣尘上的中芯国际内斗,暂告一段落。
刚刚接手上任的张文义在“致股东信”中,首次就中芯国际的动荡做出回应,并且强调将延续CEO王宁国时代提出的“双i”(independence、international)战略,保持公司的独立性和国际化,呼吁股东对公司保持信心。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过去的5年间,2010年中芯国际首次扭亏为盈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此次内斗中几乎消耗殆尽。业内人士预测,中芯国际又要进入新一轮的下降期。由原董事长江上舟辞世引发的这场从大股东开始波及至管理层的内斗,不仅从上而下挫败了内部士气,而且对资本市场产生的长期负面影响,短期内将无法消除。
“强人”已远去
此番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张文义,在外界看来最符合江上舟临终前的遗愿。在此轮风波之前,张文义于6月30日获任中芯国际董事,7月2日出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据接近中芯国际的内部人士透露,张文义进入董事会是因为江上舟的力荐。
据中芯国际公告披露的资料显示,现年64岁的张文义在半导体及彩色显像管行业拥有多年经验,曾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先后担任上海华虹集团副董事长、董事长等职位。在此关键时刻,江上舟推荐张文义进入董事会“一方面是看重其在业界的资历,另一方面是因为两人是旧交”。即使如此,“最终选择张文义更接近于各方利益的妥协,张文义更像是一个过渡时期的最佳选择。”中芯国际内部资深人士分析。
该内部人士强调,半导体行业非常讲究资历,即使张文义临危受命,也很难真正挽回中芯国际目前的危局,“伴随着江上舟辞世,真正的强人时代已经远去,将中芯国际从目前的旋涡中拉出,并不容易”。
在中芯国际的历史上,创始人张汝京、王阳元到江上舟都给中芯带来过不可回避的深远影响。从2000年创立以来,中芯圈地运动颇为迅速,完成了一系列的闪电建厂行动。先是在上海建成三个8英寸厂和一个12英寸厂;2002年在北京建成国内首个12英寸厂;随后收购摩托罗拉的天津芯片厂,以托管方式分别在成都和武汉建厂。在张汝京时代,中芯国际也尝试着将业务触及封测、太阳能、光罩等上下游产业。尽管业界多有对中芯扩张太快、摊子过大的质疑,但在张汝京手上,中芯国际完成了第一轮的布局。
2005年,接任张汝京董事长职位的是中科院院士王阳元,当时外界普遍认为,王阳元担任董事长,完全是依照香港联合交易所相关提倡规定,将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两职分人担任。实际上,据接近中芯国际的人士透露,王阳元并非外界所传言的“橡皮章董事长”,而是利用自身在业界的威望和与政府沟通的渠道,为中芯国际做了很多实际工作。2009年6月,74岁的王阳元辞职,由江上舟接任。
而在与台积电的官司和解,张汝京被迫出走后,时任董事长4个月不到的江上舟开始撑起中芯国际。当时的中芯国际亦处于权力真空,江上舟相继请来了王宁国、杨士宁等人,将中芯国际重新扶上轨道。在江上舟的主持下,中芯国际逐渐剥离了原先快速扩张后遗留的非核心业务。2010年开始盈利之后,江上舟为中芯国际做了一个5年的战略规划。为此,开始向外部寻求新的战略投资,中投2.5亿美元注资中芯国际,是江上舟在带病仍然四处奔走的结果。
据了解,此番江上舟辞世后上演的内斗,公司内部的员工士气受挫颇深,“在内斗最严重的一段时间里,很多人没心思工作”,其内部人士评述,“当初赶走张汝京即是错误,张在业界的威望很深,可以聚拢人心。”而此番内斗胶着的双方,“王宁国有威望但缺乏人格魅力,杨士宁在业界的资历仍然不够”。在一些人眼里,真正的强人时代伴随江上舟离开已经结束,如今出现的张文义一人身兼三职的局面更像是一个过渡期,内部的稳定短期内还难以实现。
重回亏损面
收拾残局,迅速恢复公司稳定是中芯国际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在外界来看,此番内斗带来的后遗症将会在随后的时间内逐渐显现,最大的可能之一就是将刚刚盈利的中芯国际再次带回亏损面。
中芯内部人士指出,现在的局面是原CEO王宁国辞职,COO杨士宁职位暂未变动。受王宁国辞职的影响,中芯国际CMO季克非也曾提交辞呈,但最终未能成行。“王宁国的离开势必带走一批台籍员工,经历内斗后仍未获职CEO,杨士宁下一步如何走也非常关键。”中芯国际无疑还将面临一段管理层的动荡期。
内斗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反应在资本市场上,自恢复交易以来实现三连跌。截止到7月20日,中芯国际累计跌幅达到23%,市值蒸发40亿港元(5.13亿美元)。 里昂证券分析师韦贝夫·达斯马纳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公司仍然进退两难。不管是否进行投资,中芯国际均会受损。管理层更迭只是这种背景中的小麻烦。”
中芯国际将要面对的是已如惊弓之鸟的资本市场和亟待安抚的客户。摩根大通发布,日前已将中芯评级自中性至减持,并且下调了2011年/2012年盈测,目标价自0.6元降至0.45元。同时如何在短期内打消客户对中芯国际的疑虑也至关重要,面临高管层的变动和内斗带来的影响,可能会使一些大客户撤单,中芯国际可能面临订单流失的风险。
据iSupply高级分析师顾文军分析,经历此番内斗之后,中芯很可能将进入一个长期下降过程,今年的业绩将大幅下降,“预估会下降20%到12.4亿美元左右”。虽然下任CEO的人选尚未确定,顾文军对中芯国际仍表示担忧,“新来的CEO和现有人员是否会磨合好,会不会带自己的团队这些都是未知数”,据其估计,无可避免的是亏损的中芯国际又将回来了,“今后中芯进入一个至少2~3年的亏损期”。
而这一切,距离前董事长江上舟宣布中芯扭亏,在未来5年需要大约120亿元资本以支持其快速发展,仅仅过去4个月。